
|
|
能遇见一件喜爱的事物是缘,能遇见一份热爱的工作也是缘,能遇见一个相知相爱的人更是缘。既然有幸结缘,就让我伴随着这“缘”,一直坚定的走下去!一起幸福的生活吧! ——题记
今年的春节晚会上,小品《阳台》有这样一个片段:78岁的李大爷向社区提出要去抗疫一线当志愿者,在社区主任和邻居黄大妈劝说下,他放弃了当志愿者的想法,要写一部他在勘探队工作生活的回忆录。正是这位勘探队老领导的一句“写一部勘探人的回忆录”,让我回忆起一段短暂的野外勘探的经历,也让我想到了我与物探仪器设备的缘分。 上个世纪的90年代,我从学校毕业,分配到了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。我学的是财会专业,对于物探测量是一无所知。按照要求,我要到野外施工队进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工作。我带着行李坐着队里的吉普车向着驻地-淮北的一个村庄出发,到达驻地时天已黑了。这是一所废弃的学校,四面围墙里有两排破旧的教室。我被安排住进其中一间教室,作为一个刚离开学校的女孩,我在这陌生而又简陋的地方,忐忑不安熬过了那一夜。 第二天,天刚蒙蒙亮,我就跟着队伍向野外出发了,分配给我的任务是跟着仪器操作员李工做记录,当他的助手。下车后,李工就背着一个仪器设备,重量有三四十斤,向着不远处的一个山坡前进了。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的物探仪器,有几分好奇,又有几分敬畏。我的工作就是把李工报出的一串数字,在记录表对应频率数字下正确无误的记录下来。如果两组数字非常接近,李工便会背起仪器和我一起向大约200米远的下一个站点出发;如果同一频率的两组数字差距大,他就打开对讲机,也不知他和谁联系,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专业术语,然后又会报给我一串数字,直到他认为数据是合理的,才会向下一站点转移。从清晨到中午,连续干了5个多小时。在我看来,他一定是很累的。忍不住问他:“李工,这么重的东西,你背着不累吗?”他说:“不累!这可是个好东西啊!这是进口的gdp-12,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设备。在离我们6公里的地方,有一个发射源在发射电流信号,我们在这边用它来接收信号、采集数据。通过发射源发射不同频率的电流,接收器接收数据,测量地下电阻的变化,来分析地下是否有煤炭资源。所以,这个东西我一定要好好爱护,不能出半点差错。数据质量要保证,工作进度也不能耽误。要不整个队伍的辛苦都要浪费了!”我一知半解。简单地吃了已经凉透的午饭,又继续工作,没有休息的时间。我都不记得转移了多少次,一直干到天黑,我饥肠辘辘,可是队友们似乎没有收工的意思,都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。我又打起了精神,等到收工时,已是满天星辰了! 从此,早出晚归是常态,我也渐渐熟悉了自己的工作了。在和这群物探人一起生活工作的过程中,发现他们并未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严格的区分,常常能看到他们在田埂边拽几根茅根放进嘴里嚼嚼,折几棵农家已收过玉米的秸秆啃啃,脸上便会露出满足的笑容,似乎那丝丝的甜蜜都沁到心里去了。风吹日晒,餐风饮露,他们根本不在乎。 因为工作的原因,我的见习期提前结束了。我离开了这些可敬的队友,也离开了已经引起我兴趣的仪器设备。我以为从此与这些仪器设备无缘了,没想到的是,几年后,我又与仪器设备结“缘”了,而且是一生的缘分。我遇见了一位仪器操作员,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们相识相知并结下了姻缘! 九十年代初,我们队引进了两台美国德克萨斯(ti)公司的dfs-v地震仪和法国sercel公司的sn338地震仪。这两种仪器是当时世界上的先进仪器,采用了前置放大、瞬时浮点放大和a/d转换技术,实现了由模拟记录到数字记录的变革。后来,又引进一套第五代24位sn388遥测数字地震仪。凭借这套先进仪器,我们在煤田物探市场占得先机,中标的工程项目一个接着一个。随后,我们队又分别于2002年购置德国summit地震仪、2004年购置美国image地震仪三套,2009年购置加拿大aram公司的aries地震仪两套。随着sercel公司400系列推出,标志着地震仪器进入全数字时代。我们队先后购置sercel公司400系列428xl系统地震仪4套。 我的爱人跟我谈起这些他亲手使用的仪器设备,如数家珍,滔滔不绝!他在野外干仪器操作员工作,一干就是十几年,对仪器设备有着很深的感情,在物探一线谱写着他的青春华章。 我清楚地记得,结婚的第三天,他就放弃了婚假,奔向江苏徐州的工地;后来,我们的女儿出生,他陪我和孩子没有几天,又奔向山东鹿洼的工地。女儿上幼儿园了,有一次,他从宁夏工地风尘仆仆的回来,还没来得及洗去满身的灰尘,甚至还没刮刮胡须,就赶去接放学的女儿!他张开双臂去抱女儿,可是女儿怔怔地看着他:这个满身尘土黑黝黝的脸庞还胡子拉碴的人是谁?直到单位的同事笑问女儿,怎么连自己的爸爸都不认识了,她才恍然,一边大声喊着爸爸,一边像小燕子般扑进了他的怀抱。在家里,他向女儿科普物探仪器设备的知识,也不管女儿是否能听懂。他告诉女儿,我们开车用的汽油、发电用的煤炭、做饭用的天然气,都蕴藏在地下,是和爸爸一样的物探人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发现的,而他操作的仪器就是最有效的工具。他跟女儿娓娓道来:他在山东微山湖穿越芦苇荡,他在山西翻越崎岖的山脉,他在新疆发现晚上十点天还大亮,他在宁夏见识过遮天蔽日的风沙,他在内蒙的肥沃草原上看到过自由奔跑的牛羊,他自豪地告诉女儿,在祖国的大地上,田野、河流、山川,都被他们的仪器设备进行了扫描。他却从不跟女儿说野外工作的辛苦。 后来,他离开一线的仪器操作员岗位,到队里的设备管理部工作,仍和心爱的仪器打交道。他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业务,他说设备一定要健康工作,“地上差之毫厘,地下谬之千里”,收集的数据容不得半点马虎。有一次,已是深夜了,他还没下班回家,我不放心,就到他工作的设备部去看看。远远就听见发动机的声音,走近一看,他还在仪器车上,在查阅一本全英文的资料,全神贯注,我上了车他都没发现。在车上呆了一会我就受不了,耳边一直是发动机的轰鸣声,吵的头疼。他在这密不透风的车厢里,在这嘈杂的噪音里,要专注的注视电脑屏幕,还要迅速的分析数据的合理性。要这样连续工作几个小时,甚至十几个小时,真是让人心疼,也让人佩服。 只要是任何仪器设备出现了故障和难题,大家都习惯找他解决。同事们戏称他“胡一刀”。去年物测队在马鞍山施工一个项目,租用了部分设备。在施工中租用设备出现故障,出租方派来的专家连续两天也没能排除故障。项目经理急坏了,要我爱人抓紧去看看。他到了现场,仔细观察,反复研究,经过数个小时的推敲,终于在深夜十二点找到了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。生产立刻恢复了,项目经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!就连刚开始完全不相信他能力的上海专家都向他竖起了大拇指。 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他说,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是我们物探行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利器!是物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利器!他会守护好这把利器,让它们发挥作用,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! 阅读了越南高僧一行禅师《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》一书,我深刻体会到,工作,每个人都离不开她!既然今生不能离开她,那么,就让我们和她一起前行,去遇见更美好的自己,一起去寻找幸福的生活吧!能遇见一件喜爱的事物是缘,能遇见一份热爱的工作也是缘,能遇见一个相知相爱的人更是缘。 既然有幸结缘,就让我伴随着这“缘”,一直坚定的走下去!一起幸福的生活吧! 闵令红/文
|
上一条: 童年的烟花(学习强国平台发稿) |
下一条: 庆祝建党100周年退休党支部老党员诗词、书法作品 |